2021年,新型电力系统、硅料涨价、光伏建筑一体化、整县推进、异质结电池、风光大基地……这些行业内的词语,逐渐为社会所熟悉。
2021年,用一句话总结来说,在政策的引导下,光伏已经成为主力能源,而不再是“替补队员”。回顾2021年,在政策引领和新技术不断应用的共同作用下,我国光伏行业继续保持了产能、产出、技术水平全球第一的地位。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,2021年1-11月国内光伏累计装机34.8GW,同比增长34%,其中户用年度累计规模为16.49GW,同比增长64%,预计国内光伏全年装机将达50GW以上。实际上,由于硅料价格上涨等原因,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是略为不及预期目标的,这也给2022年的增长留下了更多的空间。政策的支持无疑是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。在2021年,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码。从明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到整县推进光伏试点,再到金融机构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,都让光伏行业如鱼得水。从政策演进过程来看,国家层面对于光伏的发展支持力度越来越大,从“十一五”刚开始萌芽,到2021年,光伏入户成为光伏行业高速增长多年之后又一全新发力点,“十四五”期间明确主张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并举的发展模式,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.在所有的政策中,目标是最重要的,2021年4月19日,国家能源局对《关于2021年风电、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2021年,全国风电、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1%左右,后续逐年提高,到2025年达到16.5%左右。2021年光伏产业链呈现出行业内部上下游利润分化的格局,这是行业核心矛盾。最上游的硅料产品价值不断上涨,而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的则夹在上游与终端客户中间,叫苦不迭。2021年最后一个月,光伏行业最上游的硅料还发生了被外界称为“内卷”的“价格战”。具体可以查阅财经早餐文章《加入价格战!这个“内卷”的热门赛道重新起跑》。随着企业在硅片上带头打起价格战,让产业链缓了一口气,也让市场对于2022年的光伏装机快速增长有了更强信心。由于去年实际装机不及预期(原来预计是55-65GW),而双碳目标任务依然较重,这使得光伏行业普遍对今年新增装机预期比较乐观。业内人士表示,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可能在75GW以上。目前,虽然还没有新的政策出台,但是有一个方向,今年行业发展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。11 月 8 日,人民银行宣布通过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,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,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、自担风险的前提下,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,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大致持平。据测算,这将使光伏装机企业的成本下降0.5%,极大的缓解目前资金成本较为紧张的情况。上面5条中,根据2021年行业趋势的延续性来判断,前4条是相对容易预判的。而第5条则需要细细品味。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。2021年6月20日,国家能源局下发《关于报送整县(市、区)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》,对具备条件的建筑屋顶进行分布式光伏安装试点,随后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试点的高潮。然而在试点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,日前,经济日报发文称,“推进屋顶光伏开发切忌大呼隆”:屋顶光伏分布广、站点多,管理困难、运维难度大,需要服务好、反应快的企业,大企业资本、技术实力雄厚,有大企业的优势,但也有管理成本较高等不足。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,尽管有些方面比不上大企业,但也有自身比较优势。因此,各类企业充分竞争,有助于形成互补共生和谐发展的关系。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,光伏发展要坚持多项并举,其中就包括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。在政策的推动下,分布式光伏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占比逐渐趋于平衡,预计“十四五”期间也将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。在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的情况下,2022年中分布式光伏极有可能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方式。
2021年,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占到了更大的比例。
从产业链角度来讲,虽然上中下游盈利分配不均衡,但这种局面有望在2022年得到改善;在这种预期下,行业中各企业应该全力围绕政策目标发力,全产业链通力配合、减少内卷,共同为实现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占比的提升而努力,从而实现更为长远健康的发展。
本文链接:
/content/?508.html